
辦桌文化史
第一次參加辦桌?教你看懂辦桌菜的菜單與順序

什麼是辦桌?為什麼會有固定的菜單順序?
辦桌是台灣特有的飲食文化,常見於婚宴、廟會、家族聚會等重大場合。它不只是「請客吃飯」,更是一種場面與情感的延伸。每一道菜都不只是味道,更有它的「象徵意義」,而上菜順序則像是一場儀式劇情,從熱鬧開場到甜蜜收尾,讓人吃得盡興、感動滿滿。
傳統辦桌的菜單順序解析
雖然每個地區與主廚略有不同,但傳統辦桌大致遵循以下上菜順序:
1.起手菜(冷盤拼盤)
典故與意涵:
稱為「五福臨門」或「五路財神到」,代表吉祥開場、賓主盡歡。一般有五樣涼菜或冷盤拼成一大盤,象徵五福(壽、富、康寧、好德、善終)俱全。
2. 湯類或羹類
典故與意涵:
通常是濃湯或羹品(如佛跳牆、喜慶羹),象徵「團圓和樂」、「福氣滿溢」。羹湯象徵圓融、聚合,是宴席氣氛的升溫。
3.整魚
典故與意涵:
「魚」則象徵「年年有餘」。魚要整隻,頭尾齊全,表示有始有終、圓滿。
4.米糕
典故與意涵:
米糕台語近音「起家」或「高」,象徵「步步高升」、「事業有成」、「起家發財」。
也有「吃米糕,子孫會發糕」的說法,尤其婚宴或滿月宴常見。
5.整雞
典故與意涵:
「全雞」象徵「起家」、「全家福」
6.海鮮類大菜(如蝦、魚翅、鮑魚)
典故與意涵:
海鮮菜象徵「年年有餘」、「龍蝦獻瑞」、「鮑魚進寶」,以珍饈佳餚展現主人的誠意與財力。
7.肉類主菜(如豬腳、封肉、羊肉爐)
典故與意涵:
象徵「步步高升」、「富貴長久」。豬腳代表「行運」、「好走好運」。
8.熱炒快菜
典故與意涵:
常在尾聲前上,讓賓客能多夾幾口,象徵「熱鬧繽紛」、「餘慶無窮」。
9.炸物(如排骨酥、雞捲)
典故與意涵:
通常象徵「金銀滿堂」、「滿堂紅」,色澤金黃代表富貴與喜氣。
10.打包菜
典故與意涵:
尾聲讓賓客「有吃有抓,也讓來賓帶回祝福與飽足。
11.水果
典故與意涵:
水果則為清口收尾,也象徵「收成豐盛」。
12.甜點、湯圓
典故與意涵:
甜點如紅豆湯、湯圓,象徵「圓滿」、「甜甜蜜蜜」
辦桌菜單上的關鍵字與食材的對照表
看菜單時,懂這些代稱,就能秒懂是什麼食材!

常見的菜名與象徵的涵義

辦桌不只是吃,更是一場文化體驗
傳統辦桌的菜單就像一場婚禮劇本,有頭有尾、有鋪陳有高潮。每道菜色不只美味,更傳遞著「祝福」、「圓滿」、「繁榮」等美好意涵。下次參加辦桌,不妨多看菜名、多聊菜色,你會發現,每一道菜的背後,其實都有一段文化與情感,內門阿隆師建議大家下次參加辦桌時,別再只是埋頭吃飯,不妨仔細品味每一道菜背後的意義與用心
選對辦桌,讓你的喜宴更有溫度!
從一道蛋黃油飯到一碗佛跳牆,藏著的不只是好味道,更是一份對賓客的重視,對傳統的尊重,以及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許。
尤其在婚禮、壽宴、抓周等人生重要時刻,辦桌菜的「菜名、食材、順序」都能傳遞出你對這場儀式的用心。選對辦桌團隊,不只是讓桌上的菜有溫度,更能讓整場宴席充滿記憶點與話題。
🎉不論你想走傳統經典,還是想加入創意新風格,【內門阿隆師】都能量身打造最符合你風格的辦桌菜單,讓你辦得有面子,賓客吃得有感動!
📞想讓喜宴更有故事?現在就聯繫我們